阳澄湖大闸蟹团购 自从年报被问询后,牧原股份被质疑财务造假的声音就没断过。不过,对于投资者来说,猪周期什么时候重启或许才是更值得关注的事…… 01 造假疑云再起 事情从5月18日晚牧原股份收到深交所问询函说起。这份问询函涉及“流动性风险”“大额关联采购”“猪价大跌却未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”“固定资产未计提减值准备”等问题。 而“猪价大跌却未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”显然成了市场热议的焦点,虽然牧原股份的年审机构对此问题进行过详细说明,但显然没有打消市场的怀疑。 这不,据证券时报报道,近日又有媒体报道称牧原股份在2021年财报中少计提39亿元的存货跌价准备,即虚增利润约39亿元。这一次,牧原股份仍以否认待之,认为该媒体的计算公式中所使用的参数与公司实际情况不符。 02 首次连续3个季度亏损 说实话,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,有没有造假那只能是人云亦云的事,今天牧原股份上涨1.32%就说明投资者并未因此起大波澜。或许投资者更加担心的是猪周期下行带来的冲击何时是个头。 从去年三季度开始,牧原股份已连续3个季度亏损,2021Q3净利润-14.49亿元,2021Q4净利润-20.76亿元,今年一季度净利润-57.59亿元。自2014年初上市以来,这还是牧原股份第一次遭遇连续三个季度亏损。 但和其它猪企相比,牧原股份又算是好的。温氏股份、正邦科技和新希望早在去年二季度就已大幅亏损。整个2021年,正邦科技亏了191.15亿元,温氏股份亏了135.48亿元,新希望亏了95.03亿元,而牧原股份赚了76.39亿元。 03 养猪界的比亚迪 可以说,牧原股份这么“抗亏”,与其引以为傲的“全自养”模式是分不开的。众所周知,牧原股份早已形成饲料加工、种猪选育、种猪扩繁、商品猪饲养、屠宰肉食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,堪称是生猪养殖行业的比亚迪。 在全产业链条加持下,牧原股份的规模扩张是惊人的。2010年牧原股份营收仅4.4亿元,而2021年营收达到788.9亿元,11年大增178倍,年均复合增长60.1%。 生猪销量也呈百倍大跃进,2010年牧原股份生猪销量为35万头,而2021年高达4026万头,11年大增114倍。而今年前五月,牧原股份的生猪销量为2600.1万头,已是去年全年的64.6%。 而2021年,新希望生猪销量为997.81万头,正邦科技为1492.67万头,温氏股份商品肉猪销量1321.73万头。也就是说,三家加起来也没有牧原股份一家多。 04 新一轮周期来临? 上面真是演出了一把“武功再高,也怕菜刀”的好戏,养猪界的比亚迪,在猪周期下行下,也是爽快的连亏了三个季度。 不过国元证券表示,2006 年至今已经经过了4轮猪周期,平均每轮周期市场在47-48个月左右。本轮猪周期起始时间为2018年6月,按此计算将在今年5-6月结束本轮猪周期,这与补栏周期是相符的,2021年3-4月是本轮能繁母猪补栏的高峰期,历史上,能繁母猪存栏对出栏的领先时间为4个季度左右,这是由猪仔的生长周期决定的,并不由预期决定,因此出栏的高峰期也将发生在今年的4-6月,随后猪价的中枢将逐步抬升。 05 肉价完成二次探底? 从猪肉价格来看,本轮集贸市场猪肉均价最低出现在2021年10月,仅为21元/公斤左右,随后由于短期内供给缺口,在11—12月时一度反弹至近28元/公斤左右,之后走弱,4月中旬开始再次往上。或许正如国元证券早前预期的,猪肉价格将完成二次探底。 国海良时期货研究所副总经理许晓燕表示,近期猪价反弹或是养殖户对后期猪价上涨有较高预期,出现了压栏惜售情绪导致的。但在年内需求淡季即将到来的时候,价格能否持续上涨是存在疑虑的。 此外,许晓燕表示,从4月底的农业农村部数据来看,能繁母猪存栏量累计降福8%左右,仍高于正常保有量水平,在需求端恢复程度仍不明朗的情况下,我认为高额养殖利润的实现较为困难。正如国元证券认为的,由于本轮的亏损力度远超之前,去化幅度可能也会超出想象。 (文章来源:东方财富研究中心) 文章来源:东方财富网![]() |